- 许准;
<正>说起世界现代史上影响最大最广的著作,恐怕少不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有趣的是,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指出这一传世名篇一八四八年在英国发表之初并未惊动天下,反而迅速淹没在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的声浪之中,随后不过在欧洲各个政治“异端”组织间流传。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据说这部作品也已经不再印刷,马克思、恩格斯亦已投身其他著作的写作之中。而真正改变历史,让《宣言》传播开的,是一八七二年发生在德国的莱比锡叛国案,此时距这份文件的创作已有二十余年了。
2025年10期 No.559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正>刘江华著定价:69.00元书写十四位晚清高官的人生起伏,还原他们在民国的政治选择、个人作为、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基于“一史馆”档案、日记、奏折、书信等史料,考证历史争议问题,揭开“遗老遗少”的真实面目。调整“历史聚光灯”,切换惯常的民国主体视角,揭开民国史的另一面。
2025年10期 No.559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 王笛;
<正>在《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这本书中,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对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二人的争论甚至如金茨堡的第一本微观历史著作《夜间的战斗》(The Night Battles)的标题所示,堪称是一场“战斗”。在我看来,他们争论的实质在于:历史到底是否能够找到“真实”,或只是一种“建构”的产物。怀特从后现代视角出发,认为历史叙事与文学创作共享相同的修辞策略,历史学家的使命并非揭示客观真实,他强调历史叙事的建构性。
2025年10期 No.559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张旭鹏;
<正>西蒙·沙玛(Simon Schama)的这本《公民们:法国大革命编年史》(Citizens:A Chronicle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出版于一九八九年,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爆发二百周年而作,由以出版高质量文学和非虚构作品著称的克瑙夫出版社(Alfred A. Knopf)推出,当年便荣登《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图书榜单,翌年又获得英国奖金额度最高的非虚构类NCR图书奖(NCR Book Award),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
2025年10期 No.559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 郑辛遥;
<正>~~
2025年10期 No.559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 张思平;
<正>二〇二五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五周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深圳不仅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GDP位居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历史上的奇迹,而且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的深圳经验,不仅是全方位的,也是大量并具体的。从改革的全局角度和宏观层次观察,深圳改革的基本经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方面。
2025年10期 No.559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 董合;
<正>当不确定性成为时代的底色,经济领域无疑首当其冲。突如其来的全球性大流行,撕开了全球体系表面的稳定,深藏其中的脆弱与裂痕被暴露无遗。加拿大中央银行前行长斯蒂芬·波洛兹在其著作《下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应对风险更高的未来》中,敏锐捕捉到当代风险扩散的趋势以及原有秩序的松动迹象。他借用地壳板块缓慢迁移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化轨迹,并指出五股深层而持续的“构造性力量”正悄然起作用—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收入不平等加剧、债务累积以及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
2025年10期 No.559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正>聂作平著定价:58.00元抗战爆发后,我国北方及东部沿海面临战争威胁,数十所大学不得不向西部搬迁。作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高校大迁徙,史称“文军长征”。几十年后,这些大学当年内迁的经行路线、办学地点及相关情况还有案可查,并且,相当一部分还能找到旧址遗迹。作家聂作平从二〇一六年重走浙江大学西迁路开始,用八年时间实地走访了十所大学的内迁之路,寻访旧址,研究史料,拜访相关人物,用生动的文笔全面呈现了十所知名大学的内迁往事,并烛照历史背后个人的命运浮沉与时代的峰回路转。
2025年10期 No.55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王铭铭;
<正>一二〇一七年三月,我来到苏格兰老牌高校阿伯丁大学。蒂姆·英戈尔德(Tim Ingold)在那里任教,是我的“地主”。我先参与了他召集的一场学术午餐会,来相聚的,是他的几位已经当了大学老师的门生,从其自我介绍可知,他们正在共同推进导师提出的以“四A”为理想的人类学。“四A”包括人类学(Anthropology)、考古学(Archaeology)、艺术学(Arts)和建筑学(Architecture)。英戈尔德曾在其著作《制作: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学和建筑学》(Making: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Art and Architecture,2013)中给予阐述,他认为,人类学要复兴,便应使自己这个“A”与其他三个“A”融合。
2025年10期 No.559 6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朱靖江;
<正>约瑟夫·洛克是二十世纪前半叶活跃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西方科考探险家之一。他在不同时代、不同区域扮演着多重角色—搜集珍稀标本的植物学家、钻研冷僻知识的东巴学学者、四处游历探寻秘境的旅行家、一手持笔一手持照相机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稿人、与土司头人平起平坐的异国贵客……值得注意的是,洛克还是一位早期的民族志电影摄制者,他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云南昆明、丽江、永宁以及四川木里等地拍摄了一批电影文献。与其广泛传世的学术著作、媒体文章和图片作品相比,这些封存多年的黑白影片更鲜为人知。
2025年10期 No.559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 童岭;
<正>武周王朝的万岁登封元年(六九六),一颗王朝境内最大的“火珠”被安放在刚刚竣工的重造明堂之顶,由四个铜铸站立的神龙从四方捧持,光耀万丈—武则天明堂的地表建筑虽然经历了大火和后世的拆毁而荡然无存,但据一九八六年以来的考古发现,武周明堂的中心柱遗址坑,直径近十米,深度约四米多,一柱即如此宏伟,其余可以想象。故而《撒马尔罕的金桃》作者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说,武则天这一举措让他想到了古埃及在底比斯神庙中修建四座大尖塔的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
2025年10期 No.559 8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陈峰;
<正>靖康之难是世人熟知的宋朝悲剧,盛传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靖康耻”之句,更令后世多少人为之激愤不已。发生在当年的这一切,确与当时的皇帝宋钦宗有直接的关系,他因此背负了亡国之君的骂名,至今还常被斥责为投降派。然而,若以设身处地的眼光再审视这位君主,实有不少为其痛惜之处。
2025年10期 No.559 97-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6K] - 雷颐;
<正>一九二五年冬,刚刚通过武力掌控东南五省的“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来到南通,向张謇,也是向东南绅商“示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张謇的事业虽早已规模宏大,但在军阀纷争的年代,也亟须此时的“东南王”孙传芳维持治安、支持实业发展,自然热烈欢迎、热情接待,不敢稍有怠慢。为显尊重,张謇特遣专轮到上海码头恭迎孙传芳一行;南通报纸《通海新报》特意改成红色,并增发号外,正中位置是孙的戎装照;南通的剧场特地在戏单上加上迎孙字样;各大建筑物和一些场所悬挂特制欢迎匾额与对联,如“福我惠我”“保障东南”等等。
2025年10期 No.559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 华喆;
<正>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春,时年三十二岁的戴震携妻挈子,从老家休宁前往京城,希望能够在北京暂时安身。此时的戴震虽说已有著作出版,受到江南一些前辈学者的关注,但在人文荟萃的京师之地他还是个寂寂无名之辈,远没有后世人眼中的皖派宗师气象。即使他自己,恐怕在临行之前也绝想不到,此番上京,在日后学人看来,是何等的风云际会。
2025年10期 No.559 1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正>甘阳著定价:69.00元甘阳细读雷蒙德·威廉斯代表作《文化与社会》,批判性地回应西方学院文化左派主导的全球文化生产机制,在中国语境中重建文化批判的传统。
2025年10期 No.559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吕晓宇;
<正>一如何理解战争日益涌现的时代?走过叙利亚、乌克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现场后,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是:这些冲突是否存在普遍性,或者说共同的线索?这个问题不仅是普通人对世界局势的忧心,即便处于冲突中的人也不免问道,你去过“那里”,和“这里”有什么异同?站位正确而接近平庸的回答是回避式的:每一个冲突都是特殊的,拥有独特背景而拒绝被普遍化。实证主义的回应是技术性地把冲突的某个侧面拎出来,例如非国家武装团体或无人机的应用,辅以数据支撑,让跨案例的比较在操作上变得可行。
2025年10期 No.559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 谈际尊;
<正>前些时候,风头正盛的埃隆·马斯克曾经言辞激烈地抨击F-35战斗机制造商无视无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态势,断言有人驾驶战斗机面对武装无人机“毫无胜算”。马斯克对无人机时代崛起的预测固然来自他一贯秉持的技术沙文主义,却也获得了战争实践的积极回应。随着俄乌冲突进程的加剧,双方组建了专门的无人作战系统与反无人机特种部队,利用无人机进行集群攻击、自杀式袭击和远程打击。
2025年10期 No.559 149-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高峰枫;
<正>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去世四年之后,所罗门·伏尔科夫出版了《见证: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一书。这本精心制作的畅销书精确把握住冷战时代的脉搏,以虚虚实实、亦假亦真的手法,塑造了高度契合西方时代精神的肖斯塔科维奇形象。如何消除伏尔科夫的影响,如何逆“后真相时代”的浪潮,让肖斯塔科维奇离历史真相更近一步,至少离精心的扭曲稍远一步,这是严肃学者所面临的问题。
2025年10期 No.559 158-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 严靖;
<正>一自司马迁在《史记》中首设纪传体,史传传统便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文艺,尤其是叙事文学。在正史书写之外,加入列传,固然是一种补充和调和,使得宏观与微观、集体与个体、政经与人生、理性与情感,都能在历史书写中得以呈现。此后的官史也好,传记文学、英雄传奇、世情小说也罢,都是在不同程度上继承此浩浩荡荡蔚为大观的史传传统。
2025年10期 No.559 168-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正>国史大纲(上下册)(简体字版)钱穆著ISBN:978-7-100-24009-3定价:98.00元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一位学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部《国史大纲》,以此传递他对这片土地的信念,以此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致敬。在这部通史巨著中,钱穆先生以纲举目张之体论述了上自远古、下至20世纪初叶的中国历史进程,对历代政治制度、经济体系、社会风习、文化思想及其相互影响均有深刻揭示,以此阐明中国时代变化之特征、一脉相承之传统、多元宽容之文明、治乱盛衰之缘由。
2025年10期 No.559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
<正>~~
2025年10期 No.559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本期数据